2023-02-10 10:16:57 来源: 哎T有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相关资料图)
小琳是我的前同事,最近一次聚会,她问了我一个问题:“芳姐,当初我提出辞职,杨哥(部门领导)丝毫都没有挽留我,直接让我办理离职手续,你们是不是也觉得我不值得挽留?”我一时间不知道怎么回答,于是问她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想法,原来她遇到了同样的问题,总感觉部门同事针对她,在新公司又有了想离开的想法。
职场中,你是否也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
领导觉得你某件事情做的不对,严肃的批评了你,你感到很委屈。
同级员工对你某些行为感到不满,提出来意见,你认为他根本无权指责你。
下属向你表达了不一样的观念,你很难听进去,甚至会觉得他挑战你的权威。
在工作中,每天我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也会经常发生矛盾和冲突,面对他人提出的意见,我们往往很难接受,有时候甚至会像我的前同事一样,觉得对方故意针对你。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一、为什么我们很难接受别人的意见?
讲一个成语小故事:有一家人的厨房里堆满了大量柴禾,有个人指出这样的状况很危险,于是建议这家人改善烟道,移走柴禾,但主人不听,结果有一天真的着了火,邻居纷纷赶来救火,最终房屋损失惨重,但家人为了感激四邻,准备了丰富的晚餐宴请他们,却唯独没有请那位曾经给他提意见的人。这就是“曲突徒薪”的成语故事。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人为什么难以接受别人的意见,从心理学角度来说,因为人很难正确的面对真实的内心世界,尤其是曾经所犯的错误。
心理“黑匣子”导致我们逃避问题
《60个改变一生的经典心理实验》一书中,曾介绍过心理黑匣子理论,人的内在心理过程是隐秘而难以分析的,每个人都可能会有自己的“心理黑匣子”,造成这种因素有的是害怕障碍的起因,不想重蹈覆辙,有的是害怕事情的发展,所以不想面对后果,宁可放弃机会。
我曾经有一位同事,他的工作业绩突出,年中我和领导都认为他非常有潜力,所以想提升他为销售主管,但他却拒绝了,问起原因,他回复做业务挺好的,不用操心那么多事情,多劳多得。直到后来我了解到,他曾经也是一名主管,在他上一家单位的任职期间,有几名员工联名投诉他管理有问题,这给他造成了很严重的心理负担,虽然我们一再强调,每个企业都不一样,但依然被他拒绝了,因为这个问题成了他不愿面对的“黑匣子”,难以克服。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虚假同感偏差”造成我们盲目自信
虚假同感偏差又叫“虚假一致性偏差”,是美国斯坦福大学社会心理学教授里罗斯提出,指的是人们常常会高估或夸大自己的信念、判断及行为的普遍性。当遇到与此相冲突的信息时,这种偏差使人坚持自己的社会知觉。
“虚假同感偏差”其实在生活中非常常见,天气凉了父母总担心小朋友着凉,拼命让孩子多穿衣服,而实际上,小孩处于生长发育期,基础代谢率高,所以体温要略高于成人。回忆我们的工作中,是否也有这样的现象?你觉得自己是对的,是因为你过去的经验和积累的判断,所以当他人指出你的问题或者给你提出意见,你依然会坚持己见,但并不代表别人的意见就不正确。
尊重和自我价值感的需求让我们希望得到他人认可
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告诉我们,人是有被尊重和实现自我价值的需求,而当他人的意见与我们相左,出于自我价值感的体现,很多人会产生本能的抗拒。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欢乐颂》中有一集关雎尔帮同事,却在文件中犯了错被领导责备,她第一反应就是我只是在帮同事,难道领导不能理解和尊重我吗?这其实就是一种尊重和自我价值感需求的体现。尽管领导向她提出了一个意见:作为签字人,签字之前应该再三检查。但是因为她本人被尊重的需求并未得到满足,所以导致被责骂的委屈情绪彻底爆发,直到安迪安慰关雎尔时,她才意识到自己的错误。
看到这里,你可能明白了,为什么人们很难接受他人的意见,很大程度上是心理的因素在对外抗争,如何才能做到让自己不再抗拒他人的意见,我们还需要去了解它的表象和本质。
二、意见的表象和本质
意见有时候被“批评”和“质疑”的外衣所包裹。
友谊建立在同志中,巩固在真挚上,发展在批评里,断送在奉承中。—— 列宁
人们往往很难接受他人意见,很多时候是因为意见不是直接以意见的形式出现,它往往藏在“批评”和“质疑”里,而面对批评和质疑,会引发人的消极情绪,比如:委屈、生气、愤怒等。这些情绪会扰乱我们的心智,让我们忽视了去寻找事情发生的根本原因。
a.对人不对事。
有一种意见是无厘头的批评和指责,比如人身攻击,编造事实等莫须有的指责,这种情况下的意见就是对人不对事,我们需要做到不卑不亢,坚持自己。
b.对事不对人。
另一种是对你工作中出现的错误和问题直言不讳,提出来批评和质疑。
董明珠第一次直播中遭遇了频频卡顿的情形,他严厉地批评了下属,甚至在面对采访时也曾直言不讳的坦露,曾经骂哭过一位男主管,但她其实也在告诉下属一个道理:那就是苦劳不等于功劳。这样的道理如果男主管不能从批评中领悟出来,那么他就会陷入不良情绪中无法自拔。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意见能转化为建议
意见和建议其实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他们既有相似也有不同的地方。
建议出自《汉书·贾捐之传》中,“上与有司议大发军,捐之建议,以为不当。而意见出自吴承恩《西游记》中:“三藏俱不敢辞,略略见意。
前者要表达的意思是,此时去提出建议,在下认为是不妥当的;后者要表达的意思是,唐三藏是不敢推辞的,只是有一些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
这两句出处,我们可以看出意见和建议在表达上是有类似的地方,无论是意见还是建议,都是对对方的一种见解。那么,他们的区别是什么呢?让我们再来看这两句话。
a.你对我有意见?
b.你对我有建议?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通过这两句话,我们能感受到,意见有时候还有一层表达不满的意思,而建议更多是一种具体的方法指导。所以,如果想要让自己能欣然接受他人的意见,就需要识别对方的真正意图,是对人不对事,还是对事不对人?与此同时,如果我们发现对方对自己有不满,也要探究不满的原因,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弄清楚意见的本质,因为意见往往暗藏着对自己有帮助的建议,只是这些建议需要我们进行提炼或者引导。
三、巧用“镜像沟通法”,四招化意见为建议,助力职场成长
当我们了解了意见的表象和本质,如何能理性面对他人的批评、质疑,将意见转化为建议,“镜像沟通法”给了我们很好的答案。
服务营销专家李豪远老师在针对如何提高银行业对客服务上提出了镜像沟通法,此沟通法以沟通对象作为镜像参照,有针对性地修正彼此的行为。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1.第一招:镜子中的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正如之前所提及,人有时候无法接受别人的意见是因为本身自己对问题的逃避,认为不去触碰就不会引发不适感,正如我的那位同事一样,他一直沉浸在自己被员工投诉的阴影中。
乔哈里视窗告诉我们,在有效沟通中,适度地打开隐藏区,是增加沟通成功率的一条捷径。尽管我的同事拒绝了主管的职位,但我还是没有放弃,因为确实觉得他有这个能力,半年后的某一天,我在会议上分享了我自己曾经失败的故事,也告诉了同事我是如何走出失败的阴影,而他也终于开始正视这个问题,主动扩大自己的隐藏区,探讨了为什么当时员工会投诉自己,以及在未来如何避免这样的事情,经过这件事情,我在未来的管理方面向他提出的一些意见,他都能心平气和的接受。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2.第二招:镜子中的他——表达与他的同理心。
《非暴力沟通》一书中指出,不论别人以什么样的方式来表达自己,我们都可以用心体会其中所包含的观察、感受和需要。
同理心并不是要求我们去同意对方的观点,而是对方因为你的某件事情表达了不满或者批评的时候,你去感知对方的这种情绪并表达你和他站在一起,这样可以很好地化解对方的压力和不适感。常用的同理心表达语以你的感受为出发点,比如:
“我能感受到你很不开心......"
"我感觉这件事情对你产生了很大的困扰......我可以和你一起探讨吗?"
通过这样的陈述,让对方感受到你能理解他,从而由观点敌对方变为观点讨论方。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3.第三招:重塑镜中我——通过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
我有一位同事曾经给我提出了一个意见,他跟我说:芳姐,为什么你每次下班都很早,就不能问问我们有什么需要帮忙的吗?她提出的这个意见让我一愣,我以为我下班早,员工才不会心理有压力,而我也从没有想过,原来在他们的眼中,我时常布置完任务就撒手不管了,其实很多时候他们是希望我可以给予多一些反馈和期望。
4.第四招:镜面反射——让对方了解你的感受。
李豪远老师在镜像沟通法中提出了“言语镜像沟通法”,就是用对方嘴里说出的信息,原封不动地复述给对方,反过来与其沟通。
在接收他人意见时,我们往往会发现对方带有某种情绪而产生对你的批评和质疑,这会导致双方陷入情绪化的沟通中,往往忽视了原有目标。我们在面对他人提出的意见时,如果完全复述对方的话,可能会有针锋相对的意味,但是我们可以取用关键词,镜面反射最有意思的地方就是:让对方也能感受到他自己的情绪对双方沟通是不利的。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举一个例子:曾经我接到一笔订单,因为客人临时取消,但餐饮部已经备了餐,实际上产生了一定的原材料成本。餐厅经理非常生气的质问我为什么没有提前沟通?因为之前和餐厅经理有过一些不愉快的经历,我们双方争论不休。
而这时候我的领导不分青红皂白的数落了我,一时间我非常委屈就跟他吵了起来。这件事情其实一直压在我心里,直到看到镜面沟通法,我才意识到,如果当初我可以让领导了解到我的感受,也许我们的沟通就不会最后不了了之,领导还能给我一些好的方法和建议。
现在回忆起来,我将当时的情况作了一个复盘,让大家能更加清晰了解镜像沟通法的运用。
同事提出意见,总是很难接受?“镜像沟通法”教你化意见为建议
通过上述的案例,我们可以发现,镜面沟通法并不是每一招都需要同时使用,因为向你提出意见的对象不同,我们的反馈也不一样,有的人是自身无法面对自己的问题,这时候需要我们正视内心的世界,而有的人是非常中肯的指出你的问题,所以重点会放在“重塑镜中我”这个步骤。镜面沟通法需要我们根据自己当时的情况而定,有的时候是需要使用多步骤,有的时候只需要使用单一招数。
总结:古人云,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刘邦听张良之谋,最终成就帝业;而项羽不听范增之言,最终自刎乌江。倾听他人意见是一种睿智,但也是一种能力,在职场中,如何能做到明辨是非,并能虚心接受他人意见,那就需要学会“镜像沟通法”。
第一招:镜子中的自己——正视自己的内心世界。
第二招:镜子中的他——表达与他的同理心。
第三招:重塑镜中我——通过他人的视角审视自己。
第四招:镜面反射——让对方了解你的感受。
相信通过自己的努力,你也能学会将意见转化为建议,助力职场快速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