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热讯:新人入职该如何做?林黛玉这样才算职场高情商

2023-02-27 09:17:22 来源: 哎T有

新人入职该如何做?林黛玉这样才算职场高情商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新人刚入职场,该注意什么?该如何做?在《红楼梦》中,林黛玉第一次进荣国府工作,就表现出很高的职场情商,她成功示范了一个新人初入职场时,应该如何做。

第一,保持谨慎态度

林黛玉在进荣国府之前,就听说过,贾府与一般人家不一样,就比较谨慎。等她进府后,发现几个“三等仆妇,吃穿用度,已是不凡”,就“步步留心,时时在意,不肯轻易多说一句话,多行一步路”。

林黛玉清醒地意识道,她所要“入职”的这家企业,是个百年老字号的家族大企业,公司的水深水浅,她是完全不明白的。于是,她严格遵守做为一个新人的规矩,那就是“谨言慎行”。

新人初入职场,保持低调很有必要。也许你已经实习过一段时间,或参加过培训,自认为对公司比较了解,但企业的文化、人事等状况,不是实习几个月就能深刻理解的,所以,入职的新人,不妨向林黛玉学习,多看多听多动手,少说少动少出头。

第二,了解企业文化

林黛玉刚入职,就注意到企业森严的等级制度,比如:在贾府,抬轿的轿夫进了角门之后,二门都不让进,更别提一般人能进入贾府内厅了。贾府的仆妇,也都有明确等级之分。

这提醒了林黛玉:在这种文化的企业做事,要明白自己的身份。后来在黛玉和贾母吃饭的晚宴上,王熙凤硬拉黛玉坐上主位,但“黛玉十分推让”,注重尊卑,直到贾母发话,才敢入座。

我认识一对夫妇,夫妻二人在两个不同的企业担任高管,丈夫的企业属于军工行业,企业文化非常严肃、严谨,强调踏实、认真;而妻子所在企业属于艺术行业,企业氛围非常活泼、放松,强调创意和自由。

他们夫妻在各自企业招聘员工时,就常常发现有些员工不适合他们的企业文化,因此,就宁愿辞退员工,员工被辞退并不是因为能力不行,而是不适合企业文化。

他们夫妻二人因为惜才,常常会把辞退的优秀员工推荐给对方的企业。

第三,尊重同事

林黛玉入贾府后,对上等人、下等人,都礼数周全,深得大家喜爱。

比如,林黛玉见过贾母后,大舅母带她去自己家聊天,到了饭点,就很亲热地请林黛玉留下来吃晚饭,但黛玉想到自己还没拜访二舅母,这样很没礼貌。

所以,就笑着婉拒说:“大舅母爱惜赐饭,原不应辞,只是还要过去拜见二舅舅,恐领了赐去不恭,异日是再领,未为不可。望舅母容谅。”

林黛玉这番话既照顾了大舅母的面子,又委婉拒绝宴席邀请,而且为以后再次赴宴留了余地,可谓“一箭三雕”。

林黛玉不仅对长者如此,对丫鬟也很尊重。例如,当袭人去看林黛玉时,黛玉“忙”让袭人进来,赶着袭人喊姐姐,还请她坐下,说话很客气,待她彬彬有礼。

林黛玉无论是处理与几个舅母的关系,还是处理和丫鬟的关系,都秉持“尊重”二字,这是大家都喜欢林黛玉的重要原因。

教育:吝啬赞美的人,不配拥有成功和幸福

“我一生的悲哀,并不是要赚得全世界,而是要请你欣赏我。”

这是作家三毛在《一生的战役》中所写的文字,文中的“他”正是指她的父亲。

三毛在很长一段时间都和父亲有着不可调和的冲突,这种冲突是父亲的期望同三毛的个人成长之间的冲突,也是很多家庭都共有的冲突。

三毛读书、流浪、写作、成家,几乎每一段经历都与父亲的期望背道而驰,甚至到后来三毛的作品名满天下,仍然得不到父亲发自内心的认可。

但父女都知道彼此是爱着对方的,只是双方性格倔强,不愿妥协。

直到1983年4月8日,三毛的作品《朝阳为谁升起》在《联合报》发表之后,父亲给三毛留下一张字条,全文如下:

“妹妹:这是近年来,你写的最好的一篇文章,写出了生命的真正意义,不说教,但不知不觉中说了一个大教。谦卑中显出了无比的意义。我读后深为感动,深为有这样一枝小草而骄傲。不是为我自己,而是为整个宇宙的生命,感觉有了曙光和朝阳。草,虽烧不尽,但仍应呵护,不要践踏。”

三毛看到后,眼泪夺眶而出,她在随后的一篇文章中写道:“等您这一句话,等了一生一世,只等您——我的父亲,亲口说出来,扫去了我在这个家庭用一辈子消除不掉的自卑和心虚。”

真心的赞美和美好的期望,是这世上最最珍贵的东西。

哈佛大学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性最深切的渴望就是获得他人的赞赏。”每个人都渴望得到别人的肯定和赞美,即使嘴上不说,但如果得到他人的赞赏,内心总会有一种快乐和满足。

肯定和赞美,是一种非常积极的心理暗示,可以产生不可思议的力量,这也被称作“皮格马利翁效应”。

“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源于一个古希腊的神话故事。

一位国王是有名的雕塑家。有一天,他突发灵感,用精美的象牙雕塑了一位美丽的少女。他被这位“少女”深深地迷住,仿佛她不是一座雕塑,而是一个真正的人,他为雕塑取名“盖拉蒂”,为她量身定做了一件华丽的长袍,每天拥抱她、亲吻她。

他的举动感动了阿佛洛狄忒女神,女神将盖拉蒂变成了真正的人。盖拉蒂的脸上有了血色,眼睛有了光芒,嘴唇微微张开,露出甜美的微笑。最终,盖拉蒂成为了皮格马利翁的妻子。

“皮格马利翁”从此有了独特的涵义,指“衷心的赞美和美好的期望能产生奇迹”。

1968年,美国心理学家罗森塔尔做了一个著名的实验,他从一所小学随机挑选18个人,并把他们的名字写在一张纸上,非常认真地告诉校长、老师:这些18个是经过精心挑选的“优等生”,未来将大有可为。

事实上,这些学生是完全随机选择的,根本没有任何的测验。但8个月后进行测验时出现了奇迹:这18个学生不但成绩优异,而且性格开朗,与老师的感情也特别深厚。多年后,这18人都在各自岗位上取得了非凡的成绩。

老师和学生都在“优等生”名单的暗示下,产生了美好的期望,学生真的成为了“优等生”,而老师成为“优等生”的老师。罗森塔尔将这个实验命名为“皮格马利翁效应”,指人的情感和观念会不同程度地受到别人的影响。

高情商的人,都有意或无意地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常常真心地赞美别人或是对别人有美好的期待,因而收获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称赞和期望对人的成长十分重要。

我认识一个女生,她成长在一个非常普通的工薪家庭,父母都只读过小学,对学习一窍不通。但她母亲无论什么时候,都表扬自己的女儿学习很好。就这样,这个女生真的从一个小镇的普通高中考上了大城市的名牌大学,读了博士,有了自己幸福美满的家庭。

我问她为什么可以考上名牌大学,她说:“是我母亲对我的称赞让我觉得一定要努力,不能辜负了母亲的信任,所以,每次都会尽自己的全部力量。”

在家庭教育中,最冷酷的伤害莫过于对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打击,最聪明的举动莫过于用鼓励与赞美给孩子支撑起人生信念的风帆。

也许,父母对孩子一点点进步的真心称赞和美好期望,就是最好的教育。

高情商的管理者十分注重利用皮格马利翁效应来激发员工的斗志,发挥集体的最大潜能。

通用电气的前任CEO杰克·韦尔奇就十分推崇并践行皮格马利翁效应,他总能在员工表现良好时及时予以称赞,在员工遭遇打击时递上亲手写的便条予以鼓励,这种陈赞和鼓励虽然花不了多少时间,却总是能够产生立竿见影的效果。因此,韦尔奇说:“给人以自信是到目前为止我所能做的最重要的事情。”

美国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挑选的第一任CEO查尔斯·史考伯说:我认为,赞赏和鼓励是让一个人发挥最大能力的方法。领导对员工的批评要极为谨慎,这会打击员工的积极性和信心……我乐于称赞,讨厌鸡蛋里挑骨头。我在全世界见到无数大人物,每一个人都喜欢称赞别人,这是他们更幸福和成功的原因。

管理者对下属要投入感情、希望和积极的引导,使下属得以发挥自身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如管理者可以对下属说:“我相信你一定能办好”、“你是会有办法的”等。这样下属就会朝你期待的方向发展,成为真正的人才。

“皮格马利翁效应”提醒我们:自尊心和自信心是人的精神支柱,所以,不管是家长、老师、管理者,都应该切记:不要视别人的自尊心、自信心。

真心的赞美和美好的期望具有一种强大的能量,它能影响人的行为。当一个人获得别人的称赞时,他会感觉获得了认可,自我价值得到肯定,变得自信、自尊,拥有了更加积极向上的动力,对称赞他的人充满好感,愿意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

这种影响不仅仅是“皮格马利翁效应”,更是一种人生态度和习惯,是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反映和投射。

一个人能够真心赞美别人,并对别人抱有美好的期望,他的内心一定是丰盛而富足的,他的世界会得到别人更多的理解和支持,只有这样的人,才配拥有更多的成功和幸福。

关键词 皮格马利翁效应 企业文化 心理学家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