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高考第1天,这个农村出生的35岁考生,被骂惨了!

2023-06-08 15:18:59 来源: 搜狐教育

​高考第1天,这个农村出生的35岁考生,被骂惨了!

今天高考第一天,千万学子迎来改变人生的一次大考。


(相关资料图)

众多考生中,有一个人再一次引起了媒体关注。

他叫唐尚珺,35岁的他已经是第15次参加高考。

很多人都不愿意回忆的高考,他却考了一年又一年。

是什么原因,让他甘愿忍受枯燥乏味的高三生活?

这一路走来,他身上发生了怎么样的故事?

01

唐尚珺出生在广西一个偏远的农村家庭,是家中第五个孩子,上面还有三个姐姐和一个哥哥。

家里并不富裕,靠父母种甘蔗勉强养活一家人。

甘蔗春种冬收,每到成熟的季节,孩子们就跟着父母收甘蔗。

唐尚珺钻进密密麻麻的甘蔗地里,把甘蔗叶一片片掰下来,甘蔗毛扎在身上出奇的痒,身上经常挠的红一片。

把甘蔗砍完,捆成一捆背到路边,忙活一天,累得直不起腰。

南方的冬天阴冷潮湿,遇上下雨天,在泥泞的地里摔上几次,满心苦涩。

“不能这样干一辈子”!

唐尚珺清楚,如果不好好读书,就会像兄弟姐妹们一样,早早辍学务农、打工。

他想通过读书,走出大山,去外面看更大的世界。

他很争气,以班级第一名的成绩考上了县里最好的高中,钦州二中。

亲友说,以唐尚珺的成绩,进了这所高中,相当于一只脚迈进了“清北”。

他在称赞中迷失了自己,经常翻墙出去逛街、游戏,成绩直线下滑。

2009年,唐尚珺第一次参加高考。看着刚过三本线的成绩,他没有填写志愿。

家人拿钱让唐尚珺去技工学校,习得一技之长。

唐尚珺觉得不甘心,他想起小时候父亲对他说:希望你以后能到北京去读书长见识。

他瞒着家人,用读技校的钱报了复读班,冥冥中开启了备受争议的人生。

02

复读第一年,成绩又是仅过三本线,离当时心仪的“中科大”相距甚远,唐尚珺非常不满意。

一直复读到第四年,成绩都不尽如人意。

即使充满愧疚,思乡心切的他还是在年关踏上归途,回到阔别已久的家。

为了给儿子补营养,母亲把家里下蛋的鸭子给炖了。

唐尚珺称在技校顺利毕业,找到工作。把攒下的500元补贴给了母亲,还咬牙给小孩子们发压岁钱。

万家灯火,团圆时刻,以为儿子已经立业的母亲,开始催促唐尚珺早点成家。

他点着头答应,泪水却湿了眼眶。

酒过三巡,他轻声哼唱歌词:“梦想总是遥不可及,是不是应该放弃。”

正月初七,他谎称回南宁上班,转头再一次踏入复读的学校。

2015年,唐尚珺第六次参加高考,这一次他被吉林大学录取,因为专业不理想,他再次选择复读。

很多不明白他为什么执着中科大,事实上,唐尚珺的内心有从不曾提起的隐秘。

中科大只是一个幌子。

多年前,20多岁的唐尚珺遇到了同样复读的吴善柳,30多岁的吴善柳在复读多年后,“成功”考上清华大学。

在长辈的认知里,世界上似乎只有两所大学,一所清华,一所北大。

「清华」代表着美好,代表「值得」。

他在吴善柳的背影里看到了自己的希望。

“他可以,我也可以”。

从此,清华大学在唐尚珺心里扎下了种子。

他很少提及这个梦想。

“因为深情,连谈论都像是一种亵渎”。

03

2016年,第八次高考,唐尚珺被中国政法大学录取。

在老师的劝说下,他决定入学。

他终于跟母亲坦白,这些年一直在复读。母亲激动地接过他的通知书,没有责怪他,欣慰地笑了。

说出真话后,他就像在一个房间待了很多天后终于走到外面,得以光明正大地生活。

父亲说“你只管上学,砸锅卖铁也会供你”。

第二天,父亲把牛拉到集市卖了,给他当学费。

原以为这个结局已经足够圆满,唐尚珺读了重点大学,顺利毕业,开始全新的人生。

可惜,命运无常。

入学前,父亲被查出肺癌晚期。口腔溃烂,癌细胞已经转移。

母亲安慰唐尚珺“生有时,死有日。你专心读书,不要操心这些”。

可那是他的父亲啊,他做不到袖手旁观,自私追求康庄大道。

父亲的医药费没有着落,如果自己去上大学,将带走家里最后的余钱。

他做了一个决定:退学!

把上学用的2万元贷款,拿出来给父亲治病。并且日夜守在床前照顾父亲。

他知道,父母一直有个梦想:出山沟,到大城市去看看。

在好心人的资助下,他带父母来到北京,坐地铁,登长城,还吃了北京烤鸭。

一年后,父亲走了。

放弃名校,有人说他是神经病。

但是两万让他父亲又多活了一段时间,他觉得很值。

04

送走父亲后,偶然间,唐尚珺看到南宁平果三中的招生广告——考上清华,奖励60万。

“我是想冲一下,总觉得明年就考上了”。

从2017到2021年,5年间,唐尚珺一直在考,但成绩都不太理想。

只有2019年以649分被重庆大学录取,还被他拒绝了。

2022年,复读了13年的唐尚珺,收到了上海交通大学的录取通知书。

“交大”是中国9所顶尖高校之一。

旁劝他“已经很不错了”。

然而,他再次放弃入学。

不少人为他惋惜:

人生有几个十年呢,为什么把这么多的时间和精力耗在高考上。

如果进入大学,进入新的生活环境,或许人生将会有不一样的光彩。

也有人说他是职业考生,为了赚钱。

唐尚珺否认:补习班的奖金很少,只能维持基本的生活需求。

网上流传一张他领取8万元奖学金的照片,事实上,那8万元他只拿到了一半。

有人说他是痴心妄想,他却还在坚信努力一定会有汇报。

“也许,下一次就考上了呢”。

有人提议,让他利用多次高考的经历当网红赚钱。

他拒绝了。

清华成了他心中的精神象征。他得考上,给多年的努力一个交代。

他比谁都清楚,自己在走一条怎样充满压力的路。

“我家三代为农,没人给你点拨一下,我什么都没有,后知后觉,很多事情明白的时候,已经晚了”。

就连可以通过考研再次择校,他是到了「高九」才从老师的谈话中偶尔得知。

05

唐尚珺的同学何汉立讲了这么一件事:

小时候一起玩,他和唐尚珺从镇上出发,沿着一个方向走到尽头,看山的外面是什么。

早上七点出发,一路往前走,道路越来越荒凉。

到了中午,何汉立决定往回走,这样可以赶在天黑前回到学校:我们没有手电筒,没有吃的,再不回头我们就要迷失自我,迷失在黑夜当中。

但唐尚珺感到很快乐,他沉浸其中,想继续往前,看到最完美的尽头。

这段插曲,像极了两个人的人生。

何汉立搭上房地产最后一班车,买房,结婚,生子。

唐尚珺一直在追梦。

按部就班没什么不好,不循规蹈矩其实也很酷。

上学,工作,结婚,生子……

每个人生来都被设定了完美进程。

唐尚珺让我们反思: 没走上大多数人的路,就是失败吗?

家庭一般,天资平凡,数十年如一日,在自己的世界里,做着自己认为正确的事情。不理会社会的定义,其实也很难得。

06

小时候,被问到以后想考那个大学。

大部分孩子会回答“清华、北大”,然后在长大后逐渐认识到自己的平庸,与遥远的梦想和解,一头扎进生活。

唐尚珺是极少坚持下来的人。

那么苦的高三,他顶住压力重来一次又一次。

说到底,唐尚珺也是僵化的高考制度下的受害者。

“一考定终身”的独木桥观念;教育的地区性不公平;部分学校制造神话升学率……比起嘲讽一个梦想家,这些才是应该反思的。

他确实执拗得近乎疯魔,但更兼具动人的纯粹—— 在物欲横流的时代,能花十多年做一件事情,本身就令人敬佩。

救命稻草也好,赌博心态也好,执着本就不容易,更何况是终其一生的梦想。

人们总说这样的坚持没有意义,可又有谁有资格定义他人人生的意义?

“大圣,此欲何为?”“踏南天,碎凌霄”

“若一去不回?”

“便一去不回”

祝福唐尚珺和千万考生:

笔锋所至,心之所向!

关键词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