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聚看点】妈妈误拆女儿档案袋,还吐槽她是“大小姐”:这个动作,揭露了育儿的真相

2023-07-04 17:14:26 来源: 搜狐教育

妈妈误拆女儿档案袋,还吐槽她是“大小姐”:这个动作,揭露了育儿的真相


(相关资料图)

文 | 米粒妈

前几天,四川泸州一名母亲私自拆开了女儿档案袋的封条。

女儿看到后情绪一下子绷不住了,大喊道:“妈妈,妈妈!你不能打开,打开了学校就不收了!”

那声音之大,甚至还吓到了旁边的小妹。

可孩子的妈妈却表现得云淡风轻,说自己不知道不能打开,就是想看看里面有什么。发现全是文件,就没动它了。

女儿急得不知所措,眼泪都快掉下来了,可妈妈完全不理她,而是径直进了厨房。

甚至妈妈还自己把视频发到了网上,吐槽女儿是“大小姐”,责怪她吓到了妹妹。

看到视频,米粒妈的心脏都快气炸了。真是“无知者无罪”,这个妈妈根本不知道,自己一个无心的行为,可能会毁了自己的女儿!

要知道,档案袋这东西,除了档案室里的工作人员,就连本人都无权拆封。

这是因为档案属于机密文件,只有具备人事管理权的单位才有权拆开,其他单位和个人是不允许拆封的。一旦拆封,档案的有效性就会丧失,对孩子以后升学、考公、就业都有影响。

那如果像泸州这位妈妈一样,不小心拆封了档案袋,又该怎么办呢?

央广网给出了权威指引:如果不小心拆掉了档案袋上的封条,就需要到相关单位去重贴封条并盖章。此前封条上盖的是哪个单位,就得去找哪个单位。

不过这个过程是有风险的。因为档案里的内容有没有更换、文件是否缺失都很难核实,真实性也无法保证。一些正规公司,尤其是公务员之类的职业都需要个人提供密封、完整的档案。

换位想想,一个刚读大学的孩子,因为妈妈做错了一个动作,自己将来就有可能去不了好单位、考不了公务员,她的心情该有多崩溃啊!

令米粒妈感觉无语的是,像这样无知的人还不是个例。

在热搜的评论区里,就有家长评论道:“别说了,我自己就拆开过,我以为到我手里了,我总能看的吧。”

我不明白,那档案上的封条不是有“请勿拆封”的字样吗?这些人那么大的字都看不见的吗?

还有的网友,还想着给泸州那位妈妈“洗白”,责怪女儿把这么重要的东西随处乱放。

可米粒妈又想问了,那档案袋上除了写“请勿拆封”四个大字外,肯定还会写孩子的名字。拆别人的东西之前,难道不该先询问别人并获得许可吗?

说到底,还是家长对孩子没有边界感的问题。在一些家长看来,孩子是我的生的,她的东西哪有我不能拆、不能看的道理?

档案袋也好,孩子的快递、手机、日记也罢,很多家长都是想看就看,丝毫不尊重孩子的隐私,更别提有什么边界感。

就拿泸州这名妈妈来说,你看她拆档案袋时那行云流水的动作,被女儿呵斥后那满不在乎的神情,都可以看出,她根本没把孩子的隐私当一回事。

遗憾的是,这样的家长太多太多了。

有统计显示,7成以上的家长偷看过孩子的手机或聊天记录。

在家长们看来,自己这样做只是为了关心孩子的内心世界,怕孩子走上歪路。但他们不知道的是,自己的行为会给孩子带来多大的心理创伤。

很多家长根本不认为自己翻看孩子手机有什么问题,还振振有词地给自己找理由:“我是为她好,怕她学坏”、“小屁孩有什么隐私”、“看个日记就那么生气,真矫情!”

还有更过分的家长,窥探隐私就算了,还要强行插手孩子的事。就比如我们之前在文章里分享过的:妈妈窜改孩子的高考志愿,造成孩子抱憾终身。

这些家长不知道的是,哪怕是年纪再小的孩子,他也会有自己的心理边界。无论是窥探隐私也好,插手私事也罢,其实都是在侵犯孩子的心理边界。

为了维护自己的心理边界,孩子们往往会用激烈的方式反击,要么变得叛逆;要么陷入自我封闭的黑洞,甚至用自毁的方式报复父母。

更严重的是,父母没有边界感,还会影响孩子的心理健康和亲子关系。

美国天普大学心理学教授劳伦斯·斯坦伯格指出:“大量研究表明,那些在儿童期受到父母窥视的人更容易罹患精神疾病。其中部分原因是,父母的窥探会削弱孩子对自己能力和自主性的信心。”

香港中文大学的社会心理学家Skyler Hawk则认为,孩子需要一定的自主空间,如果父母没有边界感,他们就可能不再信任父母,哪怕心里有事,也不会告诉父母。

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很多孩子在遇到了麻烦事的时候,是不敢告诉父母的。甚至有些孩子都已经自杀了,父母还觉得孩子平时挺乖的,根本看不出有什么异常。

不禁想问,父母不是孩子最坚强的后盾吗?为什么孩子在生活中遇到难事却不愿意找父母倾诉,非要自己扛下所有呢?

其中一个可能的原因就在于:一些父母在平时生活中随意侵犯孩子的心理边界,造成了孩子的反叛心理。孩子会想:你越是想知道我在想什么,越是想插手我的事儿,我就越是不想告诉你。

其实,身为父母的我们,与其偷偷摸摸地窥探孩子的隐私,插手孩子的私事,还不如坦坦荡荡地和孩子沟通。

米粒妈曾在网上看过这样一个真实故事:

有个女孩从小就成绩优异,可到了高三之后成绩却下滑得特别快。

结合孩子平时的表现,爸爸心里有些怀疑:孩子可能是早恋了。

可这位睿智的爸爸并没有偷窥孩子的隐私,也没有随意和孩子的老师、同学打听,而是把女儿约到了咖啡馆,像朋友一样和孩子随意聊聊。

等到孩子的戒备心放下来,爸爸就直截了当地问:“说吧,那个让你神魂颠倒,从重本线摔到专科线的人是谁?”

女儿先是一愣,接着叹了口气,苦恼地说:“是我们班长,可是他根本看不上我。”

虽然女儿说这话的时候,爸爸就像吃了苍蝇一样难受,但他还是像朋友一样跟女儿盘算:“你要不要爸爸从男人的角度来给你分析一下,为什么你们班长看不上你?”

接着,老爸语重心长地帮她分析:

“大部分男的都喜欢小鸟依人的类型,你想追上班长,就得每天早晨起来晨跑,好好减肥。”

之后,老爸又从外在讲到了内在:

“除了外在形象,你还得有内在的气质,要多读书,磨练特长。你还得让自己能力出众,先让他佩服你。你看你现在成绩和班长差那么远,别说爱了,就连友情都是奢望。”

爸爸的一番话,说到了女孩的心坎里。从那天起,女儿在爸爸的陪伴下坚持晨跑、学习、练特长,最终她以639分的好成绩考到了中国传媒大学,追她的人也不少。

看完这个故事,米粒妈忍不住要为这位智慧的爸爸点赞。

他不仅尊重了孩子的心理边界,而且还能像朋友一样和孩子平等交流,最终走到孩子的心里,成功地干预了一场危机。

这让我想起米粒姥姥,在我小学高年级的时候,米粒姥姥神神秘秘递给我一本日记本,还是带锁的那种她说,“你已经到了这个年龄了,可以把你的秘密记录下来,我们反正不会看。”

给予同理心和信任感,这是亲子关系的基础。

还记得《有限管教》一书中提到:“99%的养育问题,源于父母缺乏边界感。”

在缺乏边界感的父母眼中,孩子只是他们生命的延续,而不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平等个体。

而有智慧的父母则能意识到,孩子不是父母的附属品,他们拥有独立的人格和属于自己的天赋和使命。

这样的父母,不仅会尊重孩子的物品所有权,在征得孩子同意之前不随意翻阅孩子的东西;而且也会尊重孩子的独立思想,不过分干涉孩子的私事,让他们有权利选择自己的人生。

因为他们相信,有边界的爱,绝不是冷漠,也不是不管孩子,而是用一种更成熟的心态陪伴孩子成长。

最后,让我们用胡适给孩子的一封信来结束这篇文章:

“我并不是你的前传,你也不是我的续篇。

你是独立的个体,是与我不同的灵魂。

你并不因我而来,你是因对生命的渴望而来。

你是自由的,我是爱你的;

但我绝不会“以爱之名”,去掌控你的人生。”

关键词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