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全球新消息丨平时自欺太多,才会在离职时恍然“同事非友”

2023-01-08 09:19:41 来源: 哎T有

平时自欺太多,才会在离职时恍然“同事非友”

有网友说,之前得罪了领导,被各种为难,后来就提出辞职。

没想到,办离职手续的时候,一个原本关系很好的同事,却帮着领导前来为难自己。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顿时,心如刀割。

他说:离职那刻,才明白同事怎么都不可能成为朋友。

平时自欺太多,才会在离职时恍然“同事非友”

其实,离职后才明白,那未免明白得太晚了

在不适当的场所,发展不适当的关系,不遇到考验还好——否则,结果必定是伤痕累累。

是“同事”,就当“同事”对待就好,不要做多余的事。

平时自欺太多,才会在离职时恍然“同事非友”

同事,即“一起做事”的关系

如学校,是大家为“学习”这一目的,而聚在一起短暂共处的地方。

单位也是同样,是一群本不相识的陌生人,因“解决生存问题”,而聚在一起“干工作”的地方。

但比起学校,单位的环境明显要复杂得多。

这“复杂”,有社会人比学生更加成熟的原因。更大的原因,则在于利益。

也因为利益,单位上演了一场场人间大戏,精彩无比。

平时自欺太多,才会在离职时恍然“同事非友”

同事向“朋友”的转变面临诸多困难,很少有人能够完全克服

在单位,真正的坏人其实不多。

大多数同事,是善良的、温和的,也是顾及脸面和前途的。

如果同事之间“玩玩闹闹,绝无交集”的生活能够永远过下去也行,但哪有这么简单。

一旦遇到诸如利益的考验、人性的考验(妒嫉)、理智的考验、生存的考验,那薄如纸片的“友谊”,便会立马破裂。

此时,被“原朋友”不再搭理还属幸运,被狠狠插刀、且插得很准,才叫真明白(同事始终不能成为朋友)。

这不叫“现在人不讲义气”,这叫“面对薄弱关系,选择利己是本能”。

平时自欺太多,才会在离职时恍然“同事非友”

离职时才明白,那是平时自欺太多

善于思考的人,与同事相处个几个月,再结合自身需求、想法,就大概明白周围人是什么样的性格、想法。

绝大多数的“同事”,其实有着相同的性格特质、以及想法——自利、自保、竞争。

自利,即争取利益、保护利益、扩展利益;

自保,即护卫自身安全,不使自己受流言、不当竞争、权势等的侵害;

竞争,则是不断增强立场,在单位有更多的话语权。

这“两自一竞”,是职场人的本能,是生存的必须,是行走职场的“必定三锤”。

平时自欺太多,才会在离职时恍然“同事非友”

如果在职时一味沉浸于“友谊”的幻想,而忽视职场的本相、忽视对于人性的观察,那离职时“被人性”,其实再正常不过。

真正不聪明的人并不多——大多数相信“职场友情”的人,更多是对生活无还手之力下的自我迷惑。

对生活没有太多的应对力,所以借“抱团取暖”,来让自己觉得踏实一些。

平时自欺太多,才会在离职时恍然“同事非友”

同事不会成为盟友,礼貌相待就好,顺带保持距离

如果自身足够强大,会吸引无数同事前来“联合”——其本质,是从强者身上汲取能量。

一旦“强者”立场变弱,能量无从谈起,绝大多数同事便会自动散去——道德不好形容的,便会落井下石,以此为交换,从别处得到能量。

神仙都不能保证自己一直能赢,何况是区区凡人。当能量减弱(或离职再无用处)之时,便是脆弱的友谊结束之日。

不如把那份发展友谊的力气,用在工作上。

关键词 绝大多数 善于思考

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