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教育 > 正文

猎头究竟是如何通过沟通来判断一个人的_焦点快报

2023-02-12 09:18:58 来源: 哎T有

猎头究竟是如何通过沟通来判断一个人的


(资料图)

经常有人特别好奇地问我,你们猎头都这么神奇吗,通过聊天就能判断一个人行还是不行?

恩,就是这么神奇。

当然,这是开玩笑,我们不是算命的,也不是真的通过几句话,就能判断对方的前世今生。

但,不得不说,对职场人来讲,会沟通的和不会沟通的,差别真的非常大,得到的发展和机会,也会迥异,所以,练好沟通这门技术,非常必要。

1

沟通前要明确的两点

沟通,绝不是单纯的聊天。职场上的沟通,是要有些“企图心”的。带着什么目的沟通,就会得到什么结果。

很多沟通中出的问题,其实根源并不在会不会聊天、能不能好好说话,而是没有搞明白两件事:

01

目的

我有个朋友,自己开公司,对他来讲,开公司最大的困难,是招人。

我问他,你觉得招人难在什么地方。他回答:就是我和对方聊了两个小时,我也不知道对方合适不合适。

我很奇怪,以他的聪明才智,不至于两个小时还看不出一个普通岗位的人是否能胜任。

细问才知道,两个小时的沟通,他一个人说了1小时45分钟,对方只做了15分钟的自我介绍。

我说,你这不是面试,你这是一对一公司宣传。

与人沟通前,我们首先要明确的是,我们这次沟通是为了什么,是为了展示自己?还是为了达成合作?或者为了判断对方的水平?

不同沟通目的,都有不同的方式和策略。无论是去见客户、还是和领导谈,去之前,都要在心里想一想:

我要通过这次对话,实现什么?为了实现这个目的,我要如何引导谈话?

即便在日常的沟通中,我们的每一个回复、每一通电话,都有意义。有的时候,客户是否愿意和你做生意、领导是否对你另眼相看,就取决于和你的一次次沟通中积累下来的印象。

猎头究竟是如何通过沟通来判断一个人的

02

筹码

和领导谈涨薪、和客户谈合作,都是职场沟通中遇到的挑战。在沟通这些内容时,最重要的,是筹码。

经常有朋友和候选人,问我谈薪时是否有什么技巧。

技巧肯定有,但我不建议每个人都用。因为,筹码不同。脱离了实际情况,不考虑自身筹码的谈判,会死得很惨。

之前有个互联网领域的候选人,跳槽要求薪资翻倍。问他为什么这样要,他说,同事离职去了另外一家公司,拿到了这么多。

于是,他和每一家邀请他面试的公司,都提出了薪资翻倍的要求,而给出的理由,也是同事拿到了这么多。

他不知道的是,那个同事技术过硬,当时手里拿了3个大厂的offer,并且还有人要给他投资让他创业。他能拿到翻倍的薪资,绝不仅仅是因为他现在的公司名气。

能否谈到翻倍的薪资,不在于谈判技巧、不在于你目前的公司规模、当然更不在于你的同事是不是拿到了高薪,而只在于,你有没有备选方案。

猎头究竟是如何通过沟通来判断一个人的

2

“高级沟通”的三个要点

很多职业经理人,虽然工作了很多年,也有丰富的工作经验,但是,沟通起来,却缺少一种“高级感”,不但不能通过沟通提升自己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甚至会让形象打折扣。

那些高级的沟通者,都有那些特质呢?

01

大局观

很多职业经理人(尤其是做技术的),特别容易陷入的一个误区就是:我只是做这块专业工作的,公司整体的情况和我没关系。

其实,跟领导、跟客户的沟通,能不能让对方刮目相看,能不能与众不同,大局观是一个很好的判断标准。

吴军在《见识》这本书里,讲了他在一次读者交流会上遇到的情况。

一个互联网视频领域的资深工程师,询问他职业发展的问题。

吴军问对方:一段30分钟的视频(节目),在你们公司的网站上被观看一次大概能挣多少广告费?

对方回答:我是做工程师的,挣多少钱我没有想过,不知道。

吴军又问:点击率是多少?

对方回答说:这个和具体的内容频道有关,也和用户群有关,和插片的制作也有关。

简单的对话,暴露了很多问题。

表面看,答非所问,都是在解释,并没有给对方他想得到的答案。

根源是,缺少全局观:他根本答不出。

日常工作中,很多时候,在和领导、客户沟通时,我们也会遇到类似情况。我们知道该如何回答,但答不上来,所以只能顾左右而言他。

这个时候,我们说的沟通问题,其实沟通只是表面,思维才是核心。

如果像这个工程师一样,没有全局思维,不能从大局着眼看问题,只将目光定在沟通技巧上,下次遇到类似问题,还是会沟通的一样糟糕。

沟通的基础,是你要掌握相应的信息,而掌握这些信息,来源于你的意识。

你日常思考的问题在什么层面,你与人沟通的内容就会在哪个高度,你给人的印象就会是在哪个层次。

为什么有的人,工作了很多年,沟通时仍然让人觉得非常初级,就在于他只将眼光盯在日常的琐碎细节,从而缺乏“高级感”。

不会表达,很多时候,是内容的欠缺。

猎头究竟是如何通过沟通来判断一个人的

02

同理心

我经常会遇到一类候选人,他们的沟通方式概括起来就是“自说自话、答非所问”。

比如,你问他,公司和部门的架构,他会回答你他的日常工作职责;你问他具体的工作内容,他又跟你说过往取得的成绩。

一通聊下来,他只自顾自地说了自己想说的,对方想听的回答,一句没涉及。

在他们看来,沟通,就是站在自己的角度,讲自己要讲的话。说白了,就是毫无同理心。

沟通中的同理心,就是能否暂时放下自己,认真倾听和体会,对方到底想听到什么回答。

这一点,有的时候,会比任何沟通技巧、谈判方案,都更能左右一场对话的走向。

之前有个朋友,是被公司裁员的,裁员时闹得很不愉快。

我对那个朋友的为人特别了解,很通情达理的一个人,所以我很好奇,他为什么也会在裁员时卷入纠纷。

他说:要不是HR当时趾高气扬地和我谈,我绝不会想到,自己也会和公司打官司。

很多事情,解决办法不止一个,最有效的办法,就是能营造一种氛围:沟通双方站在同一条战线。让对方觉得你是自己人,你们有共同的利益目标,剩下的,只是一起想办法如何解决。

最费力不讨好的,就是直接将对方置于自己的对立面,不停讲道理、争对错。

在沃顿商学院专门教授谈判课的斯图尔特·戴蒙德曾说:谈判之前,无论条件准备得多周全,策略设计得多严密,最后的关键,都还是个人的心理需求。

猎头究竟是如何通过沟通来判断一个人的

03

逻辑性

如果说同理心可以决定一段沟通的温度,那么,逻辑性就是左右一段对话的深度的关键所在。

给大家举一个猎头日常工作中遇到的例子:

候选人A:

我:您能大概介绍一下您公司和您主要负责的工作吗?

A:我们公司是做原料药的。

我:那您主要负责什么工内容?

A:我是做质量的,体系现场什么的都归我管。

我:那您的职位是什么呢?

A:质量部门经理。

我:您是整个质量部门的负责人吗?

A:不是呀,我是经理,上面还有质量负责人。

我:那质量负责人,除了有您一个下属,还有其他下属吗?

A:有呀,还有一个质量经理。

我:那您和另外一个质量经理怎么分工呢?

A:我不是说了吗,我管体系现场什么的。他管环境之类的。

我:等于您是QA经理,和您平级的质量经理,是QC经理,对吗?

TA:对!

候选人B:

我:您能大概介绍一下您公司和您主要负责的工作吗?

B:可以呀。我们公司一共400多人,主要是生物药的生产和研发,销售人数很少。我们公司在行业内做同等产品的公司里排在前五吧,一年的销售额有十几亿,基本都在国内销售。

我们只有一个工厂,所以400多员工都在一起办公,生产这边有200多不到300人,质量40多人,我的职位是质量部的QA经理,和我平级的还有QC经理,我们一同汇报给质量负责人。我下面带3个小组,每组5-6个人左右。

如果你是招聘方,你会选谁,答案不说自明。

带有逻辑的沟通,能让对方脑中立刻展现出一幅架构图,而逻辑混乱的沟通,会让对方不得要领。

猎头究竟是如何通过沟通来判断一个人的

做到有逻辑沟通,其实并不难,主要可以遵循以下几点:

结论先行:

很多人在沟通时,特别爱解释。解释不是不可以,但一定要放在结论之后,视对方的情况,再来决定是否需要说。

比如,面试时,面试官问你是否做过某项工作,最好的回答就是直接告诉对方有还是没有,而不是绕来绕去,让他从你的一堆废话里,找他想要的答案。

你如果真的没有做过,解释了一通,也还是没有做过,还平白消耗了对方的耐心,让他对你的印象更差。

自上而下:

逻辑性不强的人,回答问题是散点式的,就像刚刚例子中的A候选人,想到哪说到哪。而像B候选人,他的回答,就从大到小、从上到下展现了一幅全景图。

好的沟通者,会像一个导游,带你从行业,看到公司,再看到部门,以及他的下属。很清晰。

看到这,你可以停下来想一想,如果被问到这样的问题,你现在是如何回答的?能不能让自己回答得像B候选人一样有条理?如果现在还不能,尝试像他一样,缕清自己的思路。

这样的练习,在日常面对很多问题时,都可以反复练。直到它变成你的习惯。

用词精准:

比如例子中的A候选人,从始至终的用词,都很含糊,内容划分不明确、没有任何可量化的参考指标,每个问题都回答的“大概其”。

“大概其”,就会让人产生不专业的感觉,而背后的原因,就是对业务的不精通。

猎头究竟是如何通过沟通来判断一个人的

当然,我知道,以上谈到的沟通的两个前提和三个要点,你关上文章后,估计最多能记住一个。

不过,没关系,你记住的那个,也许就是你最需要的一点。

无论沟通也好,面试也好,所有提升我们技能的知识,都需要在实践中练习。

所以,你可以选取对你来讲最薄弱的一个点,从今天开始在日常工作中,实践起来,当它变成你的习惯,你会发现,原来很多事情,并没有那么难解决,原来和人沟通,也还挺有乐趣。

关键词 一个人的 主要负责 很多事情

资讯